• 化學大家談
    課題組風采大賽
    孫世剛題詞
    張鎖江題詞
    中國化工學會賀信
    90華誕祝福視頻
    中國物理學會賀信
    膠體與界面化學專委會-黃建濱-祝福視頻
    周其鳳題詞
    燃燒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李象遠-祝福視頻
    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Roald Hoffmann教授-祝賀視頻
    白春禮題詞
    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戴厚良賀辭
    萬立駿題詞
    吉林省化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呂中元-祝福視頻
    江蘇省化學會-理事長郭子建-祝福視頻
    重慶市化學化工學會-秘書長董立春-祝福視頻
    天津市化學會-秘書長鄭健禺-祝福視頻
    廣東省化學學會-理事長毛宗萬等人-祝福視頻
    甘肅省化學會-理事長劉維民-祝福視頻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主席-祝賀視頻
    廣西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黃尚順-祝福視頻
    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親歷記
    講述人:朱守非 教授
    1.國際賽事 重返中國 2019年2月17日,我作為副秘書長參加了中國化學會第30屆理事會2019年第一次秘書長會議。會議的一項重要議題就是討論申辦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的工作。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是世界上規模和影響最大的中學生化學學科競賽活動,全球有90多家成員單位,每屆比賽都有80個左右的國家和地區參與,中國選手在這項賽事中的表現一直很優異。但是,中國僅有一次東道主的經歷,即1995年由北京大學承辦第27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不斷攀升,中國化學學科發展飛速、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國際指導委員會曾多次表達意愿,希望中國化學會能推動由我國承辦本屆賽事。 考慮到舉辦這項賽事,能夠很好地展示當今中國整體騰飛風貌,呈現中國化學學科科教實力,我提出可以請示學校領導,由南開大學承辦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學會秘書處的各位領導和老師都很支持,愿意積極提供幫助。 2019年3月12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鄭重向學校遞交報告,對賽事的歷史、影響、組織形式、規模、預算等做出詳細說明,并建議學校承辦此項賽事。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南開大學決定承辦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并委托化學學院具體實施。 當年7月21日至30日,在中國化學會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學校委派我和時任學院副院長的梁廣鑫、郭東升代表中國飛赴法國觀摩在巴黎舉辦的第51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此行主要任務就是拿下54屆的舉辦權。在國際指導委員會例行會議上,梁廣鑫做了精彩陳述,我們完美回答了來自委員們的質詢,以幾乎全票贊成的結果贏得了賽事舉辦權。這個艱巨而光榮的任務正式啟動。 我至今還記得,贏得舉辦權后,我們三人漫步塞納河畔,心情非常激動,討論最多的就是如何把賽事辦好。我們深知這項賽事參賽國家和地區多,國際關注度高,考務標準嚴苛,組織工作頭緒繁雜,交流活動內容豐富,充滿了挑戰,然而心中依舊激蕩著一種使命和豪情:我們要在這舞臺,彰顯出中國底蘊深厚的底氣實力,展現好中國化學人勇攀高峰的精神風貌。 2.力扛壓力,曲折前行 時間來到了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球爆發,世界被按下了暫停鍵。在此形勢下,第52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在土耳其以線上形式舉辦。為此,我們一方面做好了線上辦賽的思想準備,另一方面,始終線上線下兩手籌備。 2020年10月20日,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籌備工作推進會召開,中國化學會競賽委員會主任段連運教授、委員王穎霞教授、中國化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鄭素萍研究員出席。會議商討了賽事組織機構和人員組成,官網架構和呈現方式,舉辦日期和賽程安排,比賽場地和設施要求,接待服務和住宿安排,辦賽預算和贊助預期,以及志愿者選拔等諸多方面內容,同時,我們探討了線上辦賽的可行性。在中國化學會的指導下,賽事籌備工作在新冠疫情的陰霾中有條不紊地推進。 2021年是新冠疫情肆虐的第二年,第53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在日本以線上形式舉辦,作為二次元文化和網絡技術都極為發達的國度,當屆比賽的成功舉辦成為我們線上辦賽非常重要的示范,同時也給予了我們更大的辦賽壓力——在第53屆的基礎上做到超越性的“改變、創造、融合”成為第54屆重要目標。在隨后的時間里,國際指導委員會曾多次與我們溝通是否有可能在線下舉辦本屆賽事。我們也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和協調,力求推動線下盛會的實現,但由于2022年新冠病毒的繼續變異和傳播,最終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組織委員會于2022年3月遺憾地決定,本屆賽事將繼續以線上形式舉辦。 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動蕩的國際局勢給本屆賽事蒙上了陰影,帶來了不確定性。當時,一些國際組織和部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成員向國際指導委員會和本屆賽事主辦方施壓,要求禁止俄羅斯及白俄羅斯參賽。面對這樣前所未見的挑戰,我們積極向上級部門匯報,在中國科協、天津市和中國化學會的指導下,明確主辦原則,參照賽事規則,歷經多輪艱苦溝通,最終促成由國際指導委員會發起,以每個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成員派出一位代表組成的“國際評判團”采用票決的方式,形成允許兩國選手以個人名義參賽的決定。此舉有效化解了本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籌備期的最大挑戰,與國際指導委員會形成了默契而專業的溝通機制,確保了賽事最大限度不受政治干擾。 3.合作共贏,功不唐捐 賽事的兩個核心工作委員會是科學委員會和組織委員會,它們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科學委員會于2020年12月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任主任,郭東升教授任執行副主任,共32名委員,設置無機、有機、物化結構、分析、實驗五個命題組,負責編寫預備題、競賽考題以及考試評分等工作。 按照規則,每屆賽事舉辦年度之初需要發布預備題,所以科學委員會工作啟動非常早。2021年2月27日,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科學委員會正式啟動命題工作。為考查選手的化學知識,使這些富有科學熱情、探索精神的年輕一代領略化學在造福人類過程中體現出的難以估量的意義和價值,更好地了解中國古代和現代的化學成就,經過十余次閉門會議不斷討論、打磨,2022年3月預備題(28道理論題,9道實驗題)經過國際指導委員會討論后發布。經過一年的反復選題、立意、背景與科學討論,2022年7月初最終確定正式題(9道理論題,6個虛擬實驗)。 組織委員會由各主辦承辦單位委派的主管領導、選派的工作人員組成,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任主任,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天津市科協常務副主席陸為民、中國化學會秘書長范青華以及我本人任副主任。能有機會跟以上諸位領導學習,是我莫大的榮幸。同時,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王松光、天津市科協副主席盧雙盈、中國化學會時任常務副秘書長鄭素萍作為各承辦單位委派的主管領導,直接參與到本屆賽事的籌備、指導、決策工作當中。自從2022年3月25日召開第一次主辦承辦單位聯席會,我們形成了兩周一次的例會制度。聯席例會制度為本屆賽事的成功舉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歷次會議圍繞賽事組織架構建設、參賽國家和地區邀請、官網和注冊系統建設、日程議程確定、口號吉祥物甄選、突發事件處理、國內外宣傳陣地建設、新聞發布會召開、開閉幕式方案、線上考試實施、賽事期間文化交流活動策劃等進行交流討論,整個賽事籌備期間共舉辦6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南開大學方面的很多具體工作是由化學學院計景成副院長牽頭推動的,他為本屆賽事的成功舉辦貢獻了巧妙的設計和大量的心血,他對這項賽事的熱情和投入,面對困難時表現出的韌勁和豁達,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讓我備受鼓舞。學校還為本屆賽事籌備安排了有著長時間英國留學經歷的李靖迪博士作為專員,她流利的英語口語和海外生活經驗確保了我們與國際指導委員會、與各參賽國家和地區的順利溝通、交流。 2022年6月10日,組織委員會在天津科技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賽事籌備工作進展,聲明本屆賽事以推動科技向善、鼓勵創新創造、推廣開放融合、傳遞中國聲音為主旨,公布會徽主體為丹爐印章,口號為“改變 創造 融合”(Change Creation Fusion),吉祥物為一只取名為凱姆(Kem)的金絲猴化學實驗員。 2022年7月10日下午,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在天津南開大學體育中心正式開幕。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指導委員會主席加伯•馬扎法維(Gábor Magyarfalvi)視頻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理事長、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執行主席姚建年,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作為承辦單位代表分別致辭。 進入到賽事舉行期間,由于時差,科學委員會的老師們經常連夜與國際指導委員會討論試題、評分標準,與參賽國在線答疑、協調評分;張明濤老師在工作期間摔傷,到醫院縫針后仍堅持工作;化學學院班子成員親自上陣,郭東升、湯平平、程方益三位副院長等均全程參與命題、考試、評分等相關工作;化學學院青年引進人才也積極參與科學委員會的各項工作,由于他們的語言優勢,在試題討論、閱卷、在線協調評分等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張新星特聘研究員還代表科學委員會在閉幕式上做了全英文精彩的試題分析;科學委員會主任周其林院士親自錄制視頻,分享手性螺環催化劑發現的故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大學、鄭州大學、上??萍即髮W等兄弟高校的同仁給予了指導和幫助,很多老師都是全程參與。 歷經7天的智慧比拼,賽事于2022年7月18日落下帷幕,當晚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閉幕式晚會在南開大學體育中心舉行。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束為,天津市副市長朱鵬,中國化學會秘書長范青華,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組織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陸為民,南開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克欣分別為本屆賽事金牌前三名、金銀銅牌獲得者、榮譽獎獲得者和“金絲猴獎”獲得者頒獎并致頒獎詞。他們分別向獲獎選手表示熱烈祝賀,致以美好祝愿,期望各國青年在化學學科學習探索的新征程上勇攀高峰、再創佳績,努力以化學造福人類。至此,我們克服疫情、網絡、場地的局限,確保了線上競賽平穩有序進行,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圓滿結束。 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開、閉幕式通過央視頻、中國化學會視頻號、南開大學和南開化學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線上直播,在線觀看人數超過20萬人次。組織委員會緊密對接一線主流媒體,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對本屆賽事進行報道,經不完全統計,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海內外40余家一線主流媒體發布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專題報道70余篇。 4.中國氣派,天津味道,南開特色 為了讓參賽選手在云端真實、立體、全面地感受主辦國的風土人情,賽事期間,組織委員會精心籌劃了“美麗的南開我的家”“創新時的中國——智能終端中的化學”“心目里的中國——初識中國”“大地上的中國——中國藝術‘泥人張’”“筆鋒上的中國——中國詩詞與書畫”“現代化的中國——化工企業走訪”“發展中的中國——天津城市景觀”“指尖上的中國——中國剪紙技藝”“舌尖上的中國——中國美食”“探索中的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天津海昌極地海洋公園參觀”“星空下的中國——‘天眼’工程探秘”“科學里的中國——催化不對稱合成”等10余項線上文化交流直播活動。 為了更好地營造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氛圍,我們圍繞“化學改變生活,促進科技創新,開放融合發展”主線,講好科技向善、服務可持續發展、促進人類福祉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現一個開放融合、和諧包容的東方大國形象。組織委員會專門建設了官方網站(www.icho2022.cn),推介奧賽新聞、賽事宣傳視頻、發布預備題及線上仿真實驗;制作了以羅布樂思(Roblox)平臺為開發基礎的《ChemZone》網絡互動游戲平臺,使參賽選手雖不能線下見面,也能體驗在網上一起愉悅地完成任務、獲得成就。 賽刊《Catalyzer》是每屆賽事舉行期間重要的交流、發布和展示的載體。組織委員會成立專班,在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王蔚副書記的帶領下制作了十二期精美的《Catalyzer》。賽刊選取中國傳統24節氣、12生肖等作為各期的串聯線索,并注重12期賽刊的內在聯系及整體平衡,選題除賽事新聞及特色活動介紹外,還設專欄推介中國城市歷史、傳統文化、杰出科學家介紹以及化學奧賽人物訪談。 同時,我們與《德國應用化學》期刊合作,邀請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歷屆獲獎者舉辦線上高端論壇4場,引領參賽選手對科學價值和科學精神的不懈追求,為譜寫出推動科技向善、鼓勵創新創造的嶄新篇章播撒薪火。 令我們欣慰的是,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參賽隊伍創歷史新高,來自全球8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名領隊、參賽選手、觀察員和嘉賓云端相聚,他們以“化學”為媒,同臺競技、增進友誼,激揚青春、放飛夢想。站在祖國大地上參賽的中國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再次包攬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前三名。這場盛會展現了中國化學的成就、中國青年一代化學素養、中國政府對青少年化學教育的重視,也讓南開化學和中國化學會并肩作戰,共同成就一段傳奇。 我們非常榮幸,能以這種方式向中國化學會90華誕獻禮。南開化學期待未來有更多機會助力中國化學會的發展,共同把我國的化學事業推向新的高度。 謹以此文紀念中國化學會90華誕!
    關注西部化學教育-讓這群像胡楊和紅柳一樣頑強的孩子們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講述人:張亞剛 教授
    2015年5月,新疆阿圖什足球隊在第十屆俄羅斯索契國際青少年足球錦標賽上摘得冠軍獎杯。2017年8月,新疆和田墨玉縣喀瓦克鄉小學足球隊勇奪第三屆“和平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的冠軍獎杯。 我一直在想,祖國的最西部,條件艱苦,經濟落后。然而,西部的青少年就是這樣,他們有著胡楊、紅柳般頑強的生命力,給點陽光雨露,他們就能長成參天大樹。 2017年是我回國后的第四個年頭,我剛剛接手新疆化學會的工作,困難和挑戰多,我絲毫不敢怠慢,因為我知道西部化學教育事關孩子們的前途命運,事關西部化學教育科研工作者對學會工作的期盼。 和足球、排球這樣的運動項目一樣,新疆的孩子們也充滿著對科學的向往和熱愛。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化學會一直對西部的化學教育事業傾注心血和關愛,指導幫助我們新疆化學會開展各項活動,讓我們倍感溫暖。中國化學會近年來在蘭州、張掖、成都、林芝等地舉辦了一系列“關注西部化學教育”發展論壇和基礎化學教育高峰論壇。2019年6月,“中國化學會第九屆關注西部化學教育發展論壇”在新疆烏魯木齊隆重召開,這些工作有力推動了西部地區化學教育的發展。 2017年以來,新疆化學會和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組織謀劃開展科普活動基地建設和“科學實驗開放日”系列科普活動。多年來,科普基地堅持每年開展擁抱春天-暢想未來“科學實驗開放日”系列科普活動,截止目前,該項系列活動已成功舉辦8期,參與的青少年近1000余人。其中表面活性劑之超級泡泡、非牛頓流體力學之輕功水上漂、魔幻液氮等已成為新疆每年科普活動周中的明星節目,贏得了各個學校及青少年們的一致喜愛。2019年10月,實驗中心和科普基地榮獲“自治區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作為新疆化學會理事長,我深知基層的學校和孩子們對科普活動的熱切期望。2017年以來,我和新疆化學會科普隊員一道,在新疆的中小學,尤其是南疆偏遠地區喀什、和田的中小學開展科普活動下基層和“愛心書包”捐贈活動十多場,每次做講座時,看到孩子們熱切期盼的眼神和眼中的光,就是對我們科普工作者最大的鼓舞。 我深知,新疆化學會一點一滴進步和成績的背后,都離不開中國化學會的支持和鼓勵,尤其是每次遇到困難和問題的關鍵時刻。在未來的工作中,新疆化學會將牢記中國化學會的囑托,牢記學會工作的初心和使命,關注西部化學教育,通過科普活動,喚起好奇,激發潛能,讓孩子們愛上科學,關注西部基礎化學教育,讓西部這群像胡楊和紅柳一樣頑強,給點陽光就燦爛的孩子們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IUPAC的中國故事
    講述人:姜雪峰 教授
    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是IUPAC首任來自中國的主席周其鳳院士任職的兩年,我榮幸的成為了周老師的秘書,也榮耀的成為了中國化學會參與IUPAC的代表,這段經歷讓我終身難忘。首先與周老師赴美,因為美國科學院與美國化學會對IUPAC的影響深遠,至今,常駐機構依然在美國。周老師的溫文儒雅,代表著中國文化攜手世界化學發展的特質,尊重、平等、學習、共贏,這是我在華盛頓與周老師學到的。隨后我們訪日,鄰國相似的亞洲文化,讓我們大家有著共創的思考,體會了學術的前沿布局與產研協同的并行,互助、理解、期待、支持,這是我在東京感受到的。出訪韓國多次,因為韓國化學會的前任會長是周老師在美國留學時的同門,兩個國家級的前瞻研究所讓我們感受到了韓國化學圍繞產業需求的重要變革,樸素、真誠、穩健、突破,以及化學著名企業三星的力量。來到南美,經濟的下行導致了科學的凋謝,惋惜、珍惜、慎重、警示,期待他們也能再次崛起。來到非洲,坦桑尼亞的美麗與真誠,慢節奏與小遲到,渴望學習世界先進的努力,我們希望代表IUPAC一起助力他們。法國巴黎,雖然學術訪問過多次,但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還在世界矚目的中心舞臺上發表演講還是第一次,榮耀、使命、責任、攀登,與其說讓我有機會向世界展示硫化學的美,不如說是讓我對科學神圣追求的再次洗禮。法國科學院,世界化學家濟濟一堂,殿堂上方就是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的雕像,科學家前輩們用他們敏銳的智慧、堅定的探索、無限的求知、不懈的努力,締造著人類前進的階梯。一場場IUPAC的決議醞釀、一次次NGO的投票選舉、一回回各國協商共筑世界化學、一脈脈中國化學騰飛助力,讓中國五星紅旗與中國Panda博士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讓中國化學在世界化學的奔騰中精彩閃耀。 隨著我國化學科技的飛速發展,中國化學工作者在世界化學各領域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化學會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化學協會組織之一,凝聚、協同、繁榮、發展,她凝聚了中國化學前中青三代的科學傳承,在前輩開拓的偉大土壤上,后輩不斷傳承、開枝散葉;她協同了中國化學各個學科的交叉互進,在彼此學習彼此交流中,學科體系步步融擴;她繁榮了中國化學,支持女性、支持青年、支持中西部、支持一切真誠的努力;她發展了中國化學,在巨變中化挑戰為機遇,在轉型中不斷創新。讓我們一起祝福她90歲精彩,精彩剛剛開始。
    成長為中國化學會高級會員的故事--賀中國化學會90華誕
    講述人:李暉 教授
    祝賀中國化學會90華誕之際,回想起自己伴隨著中國化學會從一名普通會員成長為一名高級會員的歷程,感慨萬千(圖1,中國化學會高級會員證),中國化學會為廣大化學工作者的成長提供了重要的舞臺。 我于2003年作為海外引進人才進入北京理工大學任教?;貒蟛痪镁图尤胫袊瘜W會成為學會的一員。當時,專程到位于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里的中國化學會辦公室現場辦理了會員手續。2004年在長沙舉行的中國化學會第24屆學術年會,是我第一次參加的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圖2),會議期間與闊別多年的導師游效曾先生及夫人以及師兄、師弟、師妹們相聚,暢談我國化學的發展與未來,躊躇滿志。此后,我和我的學生們幾乎參加了歷次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以及無機化學、配位化學、結構化學、物理無機化學、固體化學、大環化學與超分子化學等各專業學術會議。在展示我們的研究成果的同時,也深切地體會到中國的化學科學研究著實處在世界第一方陣。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與各類學術會議為中國化學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學術交流與展示的平臺。每兩年一次的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從2004年兩千余人的參會規范發展到2021年第32屆參會人數過萬的規模,現已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學術盛宴,我參與并見證了中國化學的蓬勃發展。 作為中國化學會會員不僅有歸屬感和榮譽感,還有責任感。2011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的國際化學年,旨在彰顯化學在人類文明進步中的作用。那年秋天的一個晚上,我與我校的首都女教授協會鄭焱教授一起從中關村校區來到良鄉校區為本科生開展化學前沿的講座。學生渴望的眼神激勵著我,也更加堅定了我未來進行化學普及的信心。此后,2014年國際晶體學年,2019年元素周期表年等都發揮了自己作為一名中國化學會會員的責任和義務。同時,講授一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走進晶體世界”和一門慕課“環境安全與綠色化學”。近年來,我多次去全國各地的著名中學開展講座(圖3),為化學推廣與普及化學后備人才的培養盡一份力。 伴隨著中國化學會成長的20年,是自己學術生涯中的最重要的歷程。未來,我將不遺余力地為中國培養更多化學的人才,為中國化學的發展繼續貢獻力量。
    我與化學會學術年會
    講述人:孫為銀 教授
    我第一次參加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是2004年在長沙舉行的中國化學會第24屆學術年會,至今已參加過七次學術年會,體驗了參會代表由兩千余人(2004年長沙會議)發展到一萬三千余人(2018年杭州會議)的過程。其中2011-2018年間,本人作為中國化學會第28屆和第29屆理事會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主任,直接參與了無機化學相關分會的組織和協調工作。在此期間無機化學相關分會參會代表人數也是不斷增加,2012年在成都舉行的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上無機化學是一個分會兩個會場,隨后2014年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上設立了“無機化學”和“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兩個分會。再后來,在第30屆(2016年大連,附圖)和第31屆(2018年杭州)學術年會上,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都組織設立了四個分會。這一方面是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的“品牌效應”得到了廣大化學工作者及學生們的認可,參會積極性高漲;另一方面,學術年會規模之大、參會人數之多以及分會、論壇和參展商等都給大家提供了交流的良好平臺,是會會老朋友、結識新朋友的大好時機。參加每兩年一次的化學會學術年會已經成為我們化學人的期待和向往。 祝愿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越辦越好! 祝賀中國化學會九十華誕! 附錄: 中國化學會第28-31屆學術年會上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組織的分會: 1. 2012年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 (成都) 第8分會:無機化學,1個分會2個會場。 2. 2014年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 (北京) 第5分會:無機化學;第6分會: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 3. 2016年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 (大連) 第5分會:分子與固體化學;第6分會:金屬有機框架化學;第7分會:無機化學前沿;第8分會: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 4. 2018年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 (杭州) 第5分會: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第6分會:金屬有機框架化學;第7分會:生物無機化學;第8分會:無機化學前沿。

    緣起與成立

    20世紀初期,在歐、美、日等地攻讀化學的我國留學生,深切體會到學術團體促進科學發展的積極作用,紛紛倡議,組織中國的化學團體,以促進中國化學科學的發展。

    艱苦創業 抗戰救國

    中國化學會成立之時,正值國家為難之際,化學界的先驅們懷著愛國熱忱之心,報著科學救國之志自愿并積極的組成了這個學術團體。成立初期,學會設在當時的首都南京,尚可勉強的開展工作,但是五年后,日本軍國主義再次發動侵略我國的“七七事變”,國土不斷淪喪,學會輾轉遷移,開始走向更加艱難,更加崎嶇不平的道路。工作條件和經費來源更加困難,但是中國化學會在既無經費,有無會址,更無專職人員的及其艱苦的環境下,仍然應抗日救國的急需,堅持學術交流、期刊出版、化學教育與科普等工作,結合當時的國防化學與工業的需要,組織開展學術活動,從而收到廣大化學工作者的擁護和愛戴,組織不斷健全,地方分會相繼建立,會員不斷增加,為中國化學會樹立了艱苦創業、愛會如家的優良傳統。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  邁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以下簡稱科委)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中國科協)相繼組建成立,加強了對科學事業的領導。同時,大學不斷增設,工業部門和國防單位相繼建立了專業性的研究機構,各單位的科研條件不斷改善,科技力量不斷加強,從歐美和蘇聯陸續歸來一批學者投身新中國建設,成為科技事業的帶頭人和骨干。1956年國家制定了十二年科學長遠發展規劃,為我國科學鋪就了廣闊的道路,從而使我國的科技和教育事業獲得了迅猛發展。作為科學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化學會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學會組織的迅速發展、為學會活動的不斷擴大提供了無比優越的條件。

    文革十年,步履為艱

    在科技教育事業慘遭摧殘、破壞的年代,化學會不僅被誣蔑為“裴多菲俱樂部”,活動全部終止,學術期刊被迫???,而且趕走工作人員,挪用辦公設施,甚至將珍貴資料作為垃圾丟棄殆盡。令人詫異的是,強占侯德榜捐贈的會所,改作他用。中國化學會的工作只得陡然停止。但是,廣大科技人員,教師,堅信社會的發展,堅信暴風雨必將過去,曙光就在牽頭!他們始終以國家復興、民族興旺為己任,始終關注著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愿為富民強國做出貢獻。

    改革開放  迎科學春天

    化學科學的發展規劃,注重了微觀的、快速的和能量的各種基本問題,把物質結構和化學反應的深層次的研究列入了規劃,同時,還結合我國的資源和能源等問題開展研究,如催化、稀土、天然產物等。使我國的化學科學開始大發展。這期間我國的化學工作者出國交流、學習的人數驟增,國外學者也不斷前來我國訪問,一些國際組織與我國建立了聯系。我國打開國門、走向了世界。在這樣大好的形勢下,中國化學會與時俱進,與化學科學相輔相承,先后組織兩次盛會、改革創新、促進學會組織年輕化、先后與美國、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化學會取得了聯系,并加入了化學國際組織,我國化學家已開始活躍在國際學術活動舞臺中,中國化學會從此恢復了活力,迎來了化學的春天。

    轉軌奮進邁入新征程

    在振興中華和再展宏圖的“七五”期間,化學工作者有著更加廣泛施展才華的天地,在這階段,我國的研究生制度已初見成效,年輕一代的化學學者日趨成熟,赴國外學習的青年化學家已陸續學成歸來,在中國開始建立了化學科學的全新研究領域?;瘜W與其它學科或技術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也更加緊密,出現了多種前沿學科和技術,例如,化學與生物結合出現了生命化學,一切生命過程,包括出生、成長、繁殖思維、情緒、智力、衰老等,都與化學變化有關,必須大力加強生命化學的研究。又如化學與航天科學結合出現了空間化學和空間材料技術,其中許多高技術問題,期待化學工作者研討。

    與時俱進  開創新天地

    20世紀70年代后期,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科學技術事業進入大發展的時期,推動了我國化學研究全面恢復和發展。時代的要求如春雨滋潤大地,化學學科的發展,又成為學會開拓工作的沃土。中國化學家做出了一些具有開創性的研究工作,學會工作開始跨出國門,參加國際組織,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尤其從90年代開始,化學領域的交流逐漸與世界前沿接軌。中國化學會與時俱進、伴隨化學學科的發展,相輔相成,開創一片新天地。

    1992年適逢中國化學會60華誕,隆重盛典在北京舉行。

    進入新世紀,可持續發展

    學會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組成的群眾團體,是基于會員自身的學科、專業、興趣而成立的科學共同體。在學會的學術氛圍內,孕育創新思想、激發創造活力,促進學科發展和人才成長??梢哉J為,學科的發展,需要更高層次、更具深度的交流平臺,而學術組織恰恰提供了交流的場所,因此學科的發展是學會建設與發展的基礎,學術交流是學術組織的根本任務??v觀世紀之交的中國化學會,也在悄然的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2012-至今

    目前,中國化學會個人會員9萬余人,單位會員170余個,下設40個學科/專業委員會、8個工作委員會、女化學工作者委員會和青年化學工作者委員會。中國化學會共主辦25種學術期刊,其中SCI收錄期刊15種。近年來,每年組織召開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30余項。每兩年一屆的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參會規模達到1萬3千余人,是國內化學及相關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學術盛會,是中國化學會最重要的學術交流品牌。中國化學會主辦的“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每年參加中學生已達8萬人次,從中選拔優秀中學生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為祖國爭得榮譽。學會先后設立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等三十余項獎勵,表彰化學學科領域的杰出人才,鼓勵化學領域的科技創新。2021年,中國化學會再次獲得中國科協第四期學會能力提升專項--“中國特色一流學會建設項目”的一類資助。2020年和2021年,在世界一流科技社團評價報告中,連續被評為五星級社團。2021年度,學會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先進社會組織”。

     

    1907-1932
    1933-1948
    1949-1966
    1966-1976
    1977-1983
    1984-1991
    1992-2001
    2002-2011
    2012-至今